輔以達治療
輔以達原則包含了輔以達診斷學及輔以達治療學
以下簡單介紹Vojta治療的三種基本體位
反射性爬行所誘發出來的動作為交替性的動作模式,如右腳及左手同時向前,而左腳及右手則提供支撐的功能,使身體可以向前爬行移動。而治療師此時會固定住兒童頭部防止頭部旋轉,如此對抗過程可以更加強肌肉收縮及創造直立的機會。
以下簡單介紹Vojta治療的三種基本體位
反射性爬行:趴姿
反射性爬行包含了人類移動的基本要素,包含特定姿勢調節、直立及對抗重力的能力及下肢及上肢目標導向的交替動作。這體位起始姿勢為趴著將頭轉向一側。在健康嬰兒只需使用一個刺激區即可出現反射性爬行的整個動作,較大的嬰孩和成人與則必須結合數個刺激區。反射性爬行所誘發出來的動作為交替性的動作模式,如右腳及左手同時向前,而左腳及右手則提供支撐的功能,使身體可以向前爬行移動。而治療師此時會固定住兒童頭部防止頭部旋轉,如此對抗過程可以更加強肌肉收縮及創造直立的機會。
反射性爬行預期可達成的特定目標:
- 活化支撐及直立的機轉,以達成抓握、伸取、站立及行走。
- 活化呼吸、腹部、骨盆等肌肉組織,還有腸部及膀胱的括約肌。
- 吞嚥和咀嚼動作
- 眼部動作
反射性翻身第一階段:躺姿
反射性翻身這體位為誘發由躺到側躺,最後到達爬行的過程,在健康的嬰幼兒約6-9個月可自動的發展出這些動作。此階段以躺姿為起始姿勢,治療師給予胸點(在第7及第8肋骨間)刺激,再藉由固定頭部位置,防止頭部轉動,而誘發出翻身至對側的動作。第一階段會出現的基本反應:
- 脊柱伸直
- 下肢彎曲且維持在空中
- 手臂出現準備支撐地面的動作
- 眼睛移至另一側
- 吞嚥增加
- 呼吸深度增加
反射性翻身第二階段:側位
此階段以側躺為起始姿勢,在治療師給予刺激後,下方的手及腳為支撐面,而上方的手和腳則可做出往上和往前的動作,而下方的支撐由肩膀移至手肘在到手掌,最後完成四點支撐。第二階段會出現的基本反應:
- 手及腳會出現交替彎曲及伸直的動作,身體的重心也會由肩膀移至手肘在到手掌,下半身則由骨盆移至腿的外側
-
脊柱伸直
Vojta治療的效用總結
肌肉骨骼系統
- 脊柱可作伸直和旋轉,因此在做功能性活動時將更有柔軟度。
- 頭部能更自由的移動。
- 身體各個關節的位置能更正確,可降低不良的姿勢。
- 手更能夠執行功能性抓取;腳更能提供支撐的功能。
臉和嘴部
- 吸允、吞嚥和咀嚼的動作能更流暢。
- 眼睛的動作能更順暢。
- 聲音會變得更大聲。
- 能夠更容易說話和咬字能更清楚。
呼吸功能
- 胸廓能更擴張。
- 呼吸能更深及更規律。
自主神經系統
- 睡眠更穩定。
- 大小便會更規律。
知覺
- 平衡反應會改進。
- 在空間中的定位能力會進步。
- 對於冷、熱、尖及鈍的知覺能更敏銳。
- 注意力能更集中及持續
心理層面
- 兒童能更平靜,情緒能更穩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