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ojta 診斷學與治療學簡介 台北慈濟醫院 吳欣治
107年03月14日
Vojta 診斷學與治療學簡介~台北慈濟醫院 吳欣治
剛開始學兒童復健時,在CP治療書上看到許多治療方式,其中Vojta approach (中譯 「輔以達」) 對我來說,是個神秘的領域。Braddom (5th, P1061)書上只寫” Trigger reflex: locomotive zones to encourage movement patterns (e.g., reflex crawl) “,實在有看沒有懂;而DeLisa教科書上更是一個字也沒提。所以當我在2007年接到花蓮慈濟醫院梁忠詔主任的電話,表示中國小兒神經科郭煌宗主任,想要引進Vojta診斷學和治療學,希望在台北慈濟醫院開辦介紹課程時,我二話不說,立刻欣喜地迎接這未知的世界。
Vojta diagnostic and therapy在台的發展沿革
於是,就在2007年10月20-22日,郭主任帶著Dr Jakobeit和治療師Ms.Humpert到台北慈濟進行三整天Vojta 診斷學和治療學的介紹,引導研習者初步了解Vojta的起源、發展和治療方法。當然,這只是introduction course。因為,要詳細了解Vojta的精髓並準確執行,需要嚴謹的研習與訓練。
-
筆者(右一)於2007年於台北慈濟醫院,參與Vojta 入門課程,與Dr. Jakobeit(左一)和治療師Ms.Humpert(左二) 郭煌宗醫師合照。
回顧 Vojta method 在台發展的歷史,肇始於1989年;郭煌宗醫師遠赴德國留學,於1991至1992年分別完成 Vojta 診斷學和治療學的修習。回國之後,郭醫師極力推廣Vojta therapy,希望能將其精髓介紹給台灣的醫師和治療師們,便力邀 Dr. Vojta 到台灣開課。Dr. Vojta 雖然很願意來台推廣,但礙於經費問題及國內醫師對 Vojta 治療還不甚熟悉,直至Dr. Vojta 於2000年往生,終究未能成行。
Vojta入門課程於2007年開辦,是一個新的契機。2008年,Vojta 診斷學繼而在台中開課(中國醫藥大學),仍由Dr. Jakobeit遠道親自從德國前來指導。診斷學只有醫師才能上,當時參加的醫師很少,大部分的小兒神經科及復健科醫師並無太多回響。除了我之外,僅有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的厲家珍醫師(當時還在台北慈濟醫院服務)、中國醫藥大學附醫復健科的林千琳醫師和楊佩瑜醫師,共四位復健科醫師,和三、四位小兒神經科醫師參與。長達一星期的課程,Dr. Jakobeit 仔細介紹Vojta診斷系統如何早期探知Centr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(CCD),頗感受益匪淺。在接觸Vojta診斷學之後,我才更深入瞭解如何由觀察嬰幼兒的動作預測未來動作發展。從出生到第12個月,每個階段皆有不同的姿勢反應;只要仔細解讀,就能早期獲悉許多重要的臨床資訊。Dr. Vojta對於幼兒的觀察是如此細心、敏銳,真是令我衷心佩服。
有鑑於國際認證課程開辦十分困難,郭醫師轉而自2010年起,開始在台灣成立所謂的國內訓練班。我在2014年參加第六期國內班,從此開始正式接觸 Vojta 治療學。2015年台灣輔以達學會成立,更積極邀請德國講師來台開辦國際認證課程,終於在2016年4月成行。課程分為 A, B, C, D 四個階段,在2016-17年間,須研習總計320小時(約四十天),以達到國際認證的標準要求。德國老師上課非常嚴謹,上課時間不准使用3C產品,於是我們19位學員(包括3位復健科醫師-筆者和厲家珍醫師、曾頌惠醫師,2位職能治療師及14位物理治療師)回到20年前沒有電腦、只有筆記本的時代,將老師的一字一句忠實紀錄,也才重新體驗專心學習的珍貴。由A course 至 D course,學員不斷在示範娃娃、學員間治療練習、及臨床個案討論中反覆學習,由動作分析、發展年齡、主要問題和治療目標訂定,最終以精確的治療手法達到治療目標。
- 筆者在2017年底,獲得國際輔以達治療認證。